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的西域、中亚细亚、印度河流域、东伊朗发生了什么事情?
这一时期的人类文明现在有个名词叫“轴心时代”,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,当时古代希腊、古代中国、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,苏格拉底、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,犹太教的先知们,释迦牟尼,孔子、老子等阿格斯。这些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,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。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,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。而且更重要的是,虽然中国、印度、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,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。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、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,同时也产生了宗教。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。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、印度、中国、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。
雅斯贝尔斯说:“对我们来说,轴心期成了一个尺度阿格斯。在它的帮助下,我们衡量各种民族对整个人类历史的意义”。轴心时代作为一个“唯一性的事件”,在人类历史共同的总进程中清清楚楚地占有它“唯一性”的位置。
人类文明在这一时期同时在不同区域取得如此突破性的成就
1、其融化、吸收或淹没前轴心时代(巴比伦文化、埃及文化,印度河流域文化和中国土著文化)的古文明,并在此基础上经过了“超越的突破”,由文化的原始阶段跃迁至高级阶段阿格斯。这点是雅斯贝斯自己总结的。
2、源于马克思·韦伯,经过帕森斯特别发挥的“哲学的突破”观念认为:在公元前1000年内,希腊、以色列、印度、中国都先后且不谋而合地经历了一个“哲学的突破”,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本质发生了一种理性认识,从而对人类处境及其基本意义获得了新的理解阿格斯。轴心时代意识发展为上帝的超然存在,反对不存在的恶魔,最后发生了反对诸神形象的伦理反抗,宗教被伦理化了。“突破”的提法显示出,轴心时代文化对前轴心时代文化的关系是对立、反抗、断裂、突变。
3、分裂的环境给文化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阿格斯。古希腊一直奉行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;古印度在孔雀王朝建立时期都处于列国时期;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。
4、各个文明都产生了一个精英阶层阿格斯。古希腊奴隶制发达,公民受教育普遍较高,人民重视学习的作用,哲学家受到推崇;印度产生了婆罗门祭司阶层,由此产生反婆罗门教思潮,耆那教、佛教都是在其土壤中长大的;中国产生了士阶层。正是因为这些精英阶层,“谋道不谋食,某心不谋生”,成为文化上的中流砥柱
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、科技一体化、信息网络的发展把世界连成一片,因而世界文化发展的状况将不是各自独立发展,而是在相互影响下形成文化多元共存的局面阿格斯。“新轴心时代’’的文化将不可能像公元前500年前后那样由少数几个伟大的思想家来主导,而将是由众多的思想群体来导演未来文化的发展。因此,真正有成就的思想家将既是民族的,又是世界的。
评论